《构建重庆市环保干部“五化同步”教育培训体系》
研 究 报 告
重庆市环保局项目组
2017.11.18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达300余次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要求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一支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环保人才队伍。构建环保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是加强环保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环保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保障。
项目采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应用创新研究思路,关注环保领域特色,结合重庆区域特点,紧跟教育培训前沿,坚持实践应用导向,力求查找现实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工作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会议研讨,掌握干部培训研究现状及前沿,查找重庆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差距,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胜任力模型(CM)和项目管理模型(PM),构建“五化同步”的环保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智慧化培训平台统筹体系应用,集中探索重庆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思维与方法。
第一部分 基础研究
1.研究概况
项目组基于知网和万方两大期刊论文数据库,采用知识脉络及学术关注度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学者近10年对“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状况(图1、2),重点研读了60余篇核心论文(图3)。项目组查阅了重庆市环保系统近5年约10万字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资料,面向对象开展了近1200人的抽样调查,还对市环保局组织处、人事处、大气处、法规处、宣传教育中心、环境文化促进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及行业协会的10余位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访谈。
2.基本结论
(1)文献分析发现,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研究明显不足
①学者们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及“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15及2016年达到峰值,命中论文分别为419篇和16篇(图1、2)。
②针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体系构建还不完备。重点聚焦在某一类特定对象或者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文献延伸分析还发现,近几年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最活跃、最前沿的是面向企业培训,其研究已经细化到各种先进方法的实现,已经和人力资源建设系统紧密结合,甚至已经在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大学或者企业培训学院。
③当前对“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与环境管理的社会高关注度存在强烈反差。即使在检索获得的极少量专题研究论文中,也只是涉及到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的单一方向或者局部内容,几乎没有学者全面研究环保干部培训体系。
图1 近10年“干部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走势图
图2 近10年“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学术研究走势图
图3 项目组重点研读的部分核心研究论文
(2)工作分析表明,近五年重庆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有其显著特色与亮点
①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培训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②培训工作规划、计划和总结形成完整闭环。
③生态文明课程全面进入各级党校主体班。
④乡镇(街道)基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⑤承担了国家环保部《全国县乡两级环保干部教育培训大纲》编写任务。
表1 各年度培训总体情况统计
(3)综合基础研究结论发现,当前重庆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如下问题
①培训对象划分方式较粗放,参训机会不均衡。在《2013—2017年重庆市环保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2013-2017各年度培训计划中,对象分类主要以行政级别为标准,部分项目按照业务领域划分,对象划分手段单一,项目规划与计划均未明确提出需求分析。调研统计发现,培训机会整体不均衡,市局环保干部明显多于区县环保干部,行政干部优于专业技术干部(表2、图4)。
②培训资源建设与整合存在结构性矛盾。统计发现,师资、课程等核心资源总量不足,经费渠道相对单一,培训基地发展不均衡,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因信息化手段欠缺,无法高效、大面积整合及利用资源,更谈不上根据需求使用大数据主动柔性推送学习资源。
③培训内容建设滞后于环境管理战略转型。调研分析表明,因环保管理战略转型,环保干部普遍存在“本领恐慌”,培训需求和培训兴趣之间差异化特征明显,培训内容建设滞后于战略转型对环保干部提出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
④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工学矛盾突出。调研排序表明,环保干部认为现有培训最大缺点是“培训手段单一”,最大困惑是“工学矛盾”。数据统计和访谈显示,处级干部调训率只有25%(表3),其主要原因是工学矛盾突出(图5、6)。
⑤培训管理统筹指导不够。工作分析和访谈表明,上级部门在资源整合上的统筹调度及管理方式上的宏观指导不够,出现管理倒置、重复建设等问题。市局环保干部教育培训综合管理部门对专业处室和各区县教育培训统筹力度有限,重复培训、漏训等情况时有发生。
⑥培训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缺乏有效链接。工作分析及现场访谈发现,环保系统干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考核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处于松散状态,尚未与环保系统人力资源建设形成统筹,导致环保干部参训激励不足、动力弱化。
表2 参训率统计表
图4 近五年内平均参训次数统计
表3 培训兴趣交叉比较
图5 环保培训缺点排序
图6 培训困惑排序
第二部分 构建体系
1.体系框架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构建“五化同步”的环保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环保系统推行精准培训,提升环保干部专业化能力,是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环保人才队伍的新举措。基于前期基础研究,遵循问题导向原则,项目组依据PEST分析法,遴选出培训“对象”、“资源”、“内容”、“手段”、“管理”等五个核心要素,提出对象划分网格化、内容选择精准化、培训方式信息化、资源整合有效化、培训管理项目化的“五化”发展方向,根据项目化管理(PM)模型,构建“五化同步”的环保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所谓“五化同步”,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按照项目管理(PM)模型,进行合理的机制选择与动力设计,实现五要素协同发展,其本质是“五化互动”。教育培训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的人类活动,应以“人”为本,所以“五化同步”体系的框架设计,应以培训对象(被培训者)划分为起点,以培训管理(培训管理者)为统筹,正向影响培训资源整合、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手段创新(图7)。
图7 “五化同步”基本框架
2.互动模型
考虑互动机制选择和动力设计,首先须将体系拟化为三维立体模型,将对象、资源、内容、方式和管理五个要素,分别对应为模型的A、B、C、D、E五个面,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影响、立体互动,单一要素本身(即一个面)也是由多重因子构成。模型的平衡或运动是遵循系统论原则,选择某一个要素作为变量,探索、发现、评价其他四个要素在各自立体面上的变化轨迹与规律,通过两两映射,确定在立体模型内部空间形成的交点(图8)。
立体模型中的每一个交点都可能成为培训项目的选择方案,交点的动态变化为培训提供多种方案。培训发展与优化,被模拟为交点的位置选择与动态演化。培训组织者可以根据现实状况,选择某一方案实施培训,而其他方案作为备选。
图8 “五化同步”三维立体模型
3.运行机理
基于目标导向原则,针对培训对象的变化来探讨体系运行的机理:
第一步:假设针对某县级环保干部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使用大数据系统工具(即智慧化培训平台)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全面掌握对象的专业基础、岗位需求、培训经历、学习动机等特征,结合培训目标,划分对象小组。
第二步:对象确定后,使用智慧化培训平台对个体或小组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科目、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培训配套资料、培训后教师解惑、成绩评价、学习能力、成就动机、性格、气质等进行综合分析,获取需求分析结论。
对象需求将直接影响资源整合。智慧化培训平台会在课程、师资、经费、配套参考资料、仪器设备、实践实训基地等资源上,进行多种排列组合:a=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理论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前沿理论配套资料+验证性实验;b=课程内容侧重实践+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技术配套资料+案例、体验、实验等等。
对象需求将影响方式选择。智慧化培训平台可判断每个人或小组需要进行多少比例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根据个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程度的高低来确定混合式教学手段运用的深度与广度,以尽可能在解决工学矛盾前提下,实现培训目标。
对象需求将决定内容取舍。智慧化培训平台可判断每个人或小组在先前培训内容上的接受程度(主要考虑培训总成绩、培训分科分项成绩、培训过程记录等),在划定了干部个人层级身份与业务身份的权重比例后,即可得出通识知识、业务知识、软技能在不同个体上的内容组合,进而形成符合培训需求与目标的培训内容优选方案。
对象特征将决定管理方式。智慧化培训平台可针对每个人或小组在“启动、计划、实施、结束、控制”等不同环节进行动态调控。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学习动力充足的个体或小组,更多的是强调计划的科学性与控制的自主性;反之,则需要强化控制的监督性与实施的连贯性。
第三步:培训对象的变化与细分,将带来培训内容、方式、资源、管理方面的连锁变化,形成各种可能的、合适的培训要素方案与培训总方案,同时随着原始数据资源的输入变更与权重比例的适时调整,将带来更多的培训方案选择。在信息化时代,以智慧化培训平台的建设运行为引领,通过大数据运用,将能够实现环保干部培训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将能够在“立体模型”的空间找到适合培训主体需要的培训要素方案与培训总体方案的交点。
4.“五化”内涵
(1)对象划分网格化。培训对象是一切培训活动的动机起点,也是目标终点。对象划分网格化是为了实现需求分析精细化,教育培训精准化(图9)。
图9 对象划分网格化
(2)培训内容精准化。“术业有专攻、培训须精准”是环保干部培训的新理念、新要求。培训内容精准化基于需求分析精细化和对象划分网格化(图10)。
(3)培训方式信息化。依托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建设智能、泛在的培训体系,为培训对象提供全面、协同的学习方式(图11)。
图10 培训内容精准化
图11 培训手段信息化
(4)资源整合有效化。“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方法和规范,将分散但拥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资源整合的实质在于通过机制设计与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图12)。
图12 资源整合有效化
(5)培训管理项目化。在有限资源和时空条件下,按照项目管理(PM)的动态和柔性思维,探索构建培训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培训业务流程更清晰、资源调度更高效、培训效果更明显(图13)。
图13 培训管理项目化
第三部分 对策与建议
“五化同步”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概念模型,是一种运行机制,是统揽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源及培训管理五个要素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动力设计。为推动体系进入实际应用,针对基础研究查找的问题,项目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与整合的有效性,克服培训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培训资源建设、整合不充分、不均衡,带来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资源建设不力、建设无重点以及重复建设,资源整合机制失效、范围失准。运用智慧化培训平台统筹体系运行,统揽资源建设与整合,使用大数据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实施学习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主动推送,必将克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使有限资源更好满足对象需求,发挥更大效能。
2.强化培训内容设计、组织和使用的精准性,更好服务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对环保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挑战,对环保干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3.丰富培训方式,使用混合模式,着力解决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甚至导致培训失败,已成为培训对象最为关注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着力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将最大限度解决工学矛盾,保证培训效果。
4.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网格化划分培训对象,逐步实现精准培训
对象划分有三个层次,一是传统的行政级别划分,二是按业务领域划分,三是根据需求整合细分。对象划分网格化、需求分析精细化,是实施精准培训的前提条件。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网格化划分培训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慧化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分析培训对象的学习基础、岗位需求、动机动力、学习能力等因素,据此推行分类施训甚至个性化定制培训,更大限度达成培训目标。
5.强化宏观指导,推进项目化管理(PM),提升培训效率和效益
以搭建智慧化培训平台为契机,按照项目化管理思维,实施工作梳理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明晰培训规划、培训管理、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构建反馈、调整和螺旋上升的管理优化机制,提升环保干部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6.创新评价手段,用好评价结果,链接人力资源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在完善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基于智慧化培训平台,增加学习动机与动力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能力及效果评价,以期获得更加完整的评价信息,为不断提升培训水平提供依据。将智慧化培训平台与人事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对接,把培训评价成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干部选拔任用,努力将环保干部培训有机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
7.加强培训者培训,持续提升培训团队的适应和承载能力
培训团队包含培训师资和培训管理者。为这一群体规划专题培训项目,研发专门培训课程,整合更高水平的授课师资,抓好培训过程,是环保培训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必将有效提升环保培训整体水平。
8.构建智慧化培训平台,统筹“五化同步”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及运行
智慧化培训平台,是环保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所有功能目标的有效载体,为实现“五化同步”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的功能模块包含“四库一网两平台”,即硬件资源库、师资库、课程库、学员学习档案库、互联网界面、培训管理平台前端、远程学习平台前端(图14)。系统的后台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硬件资源管理、师资管理、课程管理、项目管理、学员管理等。建设和应用智慧化培训平台,将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培训管理、精细化需求分析,促进高效率资源整合与调度,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培训内容建设与培训方式选择。
图14 智慧化培训平台示意图